中国酒的发展
中国人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发明了人工制“曲”,到秦汉时期的酿酒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和提升。西汉的制酒方法是:“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这个配方与今日黄酒的配方比例比较接近。
到了公元5世纪,北魏贾思勰在其编写的《齐民要术》中,系统详尽地总结记载了各种制曲的方法,同时还记载了47种酿酒方法和酿酒的操作、工艺规范。这些技术很快传到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及南洋等国。日本三大酒神庙之一的山松尾神社,就是公元701年由一个姓秦的中国酒师建造的。
尔后北宋窦革的《酒谱》,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等都系统地总结与记载了大量的制曲和酿酒的工艺方法,详细说明酿酒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白酒做为民族传统工艺,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直到近代,白酒都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模式。现代中国白酒产业开端于新中国建国以后,从1949年起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期,长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满足了人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以来,白酒和我国其他酒类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和体量都位居食品行业第一位。
酒的历史发展演变
1.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2.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酒业的发展趋势和思路
趋势一:白酒行业容量进一步放大。“十四五”末白酒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千亿规模企业达到2家,百亿规模企业增加至15家左右;
趋势二:果露酒蓬勃发展。“十四五”末,果露酒的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350亿增长到接近千亿,甚至突破千亿,发展潜力巨大,增长速度惊人;
趋势三:葡萄酒行业平稳发展的态势仍将保持不变。存量竞争依旧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流趋势,葡萄酒上市公司的“产融结合”将是最大变量。目前,已经有一批葡萄酒公司进入了上市通道,将推动葡萄酒的竞争出现特别重要的变化;
趋势四:酱酒高速发展的态势会持续。“十四五”期间酱酒的竞争格局将基本定型,未来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与红利分享的酱酒企业不会超过30家。笔者的判断是“15+15”。前面的“15“是指15家头部企业,竞争门槛在30-100亿左右,而这15家企业基本具备上市公司背景,后一个“15”是指15家中型企业,产能约在2000吨左右,而竞争门槛在3-10亿左右,能够完成市场发展和产品品牌的运作。未来酱酒市场基本就是这30家企业参与竞争,而茅台镇会出现5家左右的上市酒企;
趋势五:保健酒进入“功效可感知”阶段。保健酒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产研结合”的市场价值,保健酒的机会在于功效和感知;
趋势六:规模为先一定会成为众多酒企最重要的经营指标。规模为先,利润次之,不管是酒企还是酒商,规模是最重要的经营指标,必须先跑规模。不仅如此,20%-25%的复合增长率是酒商最低线的增长指标,而酒企这一指标的数值是35%。增长率只要高于最低线,你就能感受到增长的乐趣;
趋势七:白酒品牌集中度会增长到65%以上。“十四五”期间,白酒品牌与价格段的分化更加激烈,“赢家通吃”现象会成为酒业基本竞争态势。前30名酒企将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7000-8000亿市场规模算,这30家企业的规模将会非常可观,将会新增一批百亿级的公司,同时品牌和价格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赢家通吃的概率非常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