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97年拍过吗
97年确实又拍过,名为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杂志社为庆祝新春举行聚会,一向吝啬的老刘决定私掏腰包宴请同事,结果引发余德利/李东宝/戈铃玩笑猜测杂志社的编辑们汇聚一堂围在桌边包年夜饺子。港星万梓良还以本名客串。
从古代的利器,到现在的文化传承,中国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按照目前的考古结果看,尚未发现殷商古剑,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剑是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的第206号西周墓里出土的柳叶型青铜短剑,长度只有约27厘米。就尺寸来说与我们想象中的剑差距还是挺大的,但毕竟限于当时铸造技术,尺寸过大的剑是铸造不出来的。
但是,根据《礼记》和《史记》中的一些记载,应该在商末时期就应该有剑的名称了。在1986年,三星堆遗址中相当于商末周初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件柳叶型青铜短剑,长24厘米。
从这些考古数据看来,剑的发展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长,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的全长55.7厘米,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长度超过91厘米,而到了汉武帝时期,青铜剑的长度已经超过了3尺。
而剑也逐渐由单纯的武器,转变为彰显贵族身份的标志物之一,在我国古代,贵族,高级武士和士大夫均有佩剑的习惯。《考工记》中甚至有上士,中士,下士佩戴不同尺寸的剑的记载。
而关于剑的传说也层出不穷,比如著名的干将莫邪铸剑传说,十大古剑传说等,在《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古书中均有不同版本的关于剑的传说故事。
青铜剑最早出现的样式为柳叶型,到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
最早的铁剑出现在西周晚期,到了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东汉时期,环首铁刀在当时骑战中占有普遍地位,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后作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之功用了。汉代以后铁剑逐渐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至隋唐时期,佩剑之风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剑被当时封建伦理道德和区分官职高低所用,被视为权力和贵贱之分的代表物。
唐代剑的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至明、清时,剑的发展迅速,各种名剑层出不穷,剑术和善剑的名人辈出,剑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