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斤茅台鉴定真假?
茅台酒辨别真假不能只看防伪标志 ,第一步先从酒盒辨别,仿制酒盒一般比较粗糙,盒底粘的不正,回收盒则有磨损痕迹,打开盒内压瓶口盖有折痕;
第二步看酒瓶,假酒瓶盖封口塑料帽不平整,盖子压得不紧,可以拧的动,或漏酒,防伪标贴的不正,或刮开内有胶水痕迹,回收瓶磨损较严重,瓶底磨得发黑,第三步看防伪标和编码,瓶子和盒子和外箱号码一致,生产日期一致,则是真酒。等等还有很多,但知道这几样基本就可辨别真假。
2009年2月23日起所有飞天和五星茅台封膜由白色透明膜改为更为先进的镭射防伪红膜,封膜日期的上方有黑色方形暗记。
2009年是茅台酒包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年启用新型防伪红色封膜胶帽,新胶帽为新型材料制成,科技含量很高。胶帽本身具有隐秘文字图案功能,不需粘贴专用防伪标签。因其表面粗糙无光泽,形如布料,藏友俗称“布套”。
防伪电话识别
第瓶贵州茅台酒的包装上均有一条物流条形码,揭开条形码撕掉表层,可看见唯一的不可重复查询的确良16位数电话防伪码,拨打电话按照语音提示操作,便可得到查询结果。
如果**茅台白酒工艺可以酿造出一样的”茅台”吗?
肯定的说是不行的,茅台是独一无二的,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勾调技术也是保密的,离开了茅台镇也酿造不出茅台酒。
当年为了使茅台酒的产量达到上万吨的规模,在1976年组织了“茅台酒异地试验”,在遵义市十字铺进行投产试制,其中人员、实验设备、工艺完全与茅台酒厂一样,连酒曲、窖泥也是从茅台酒厂拉过去的。经过10年不断的模仿、总结、反复循环了10个完整的周期后,在1985年全国评酒委员会考评组长周恒刚率领有关专家、教授等50多人到茅台酒异地实验厂检阅成果,通过检测一致认为“酒质较好、但是同茅台酒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1985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听取了专家组的鉴定结果,写下了“酒中珍品”四个字,从此这个酒就叫做“珍酒”,茅台酒异地实验厂改为“贵州珍酒厂”,由此看出,离开了茅台镇酿造不出一模一样的茅台酒。
那又有人问了,为什么同样在茅台方圆7.5平方公里以内还是酿造不出茅台酒?
是的,在我们茅台当地除了茅台酒厂还有很多酒厂,为什么酿造出来的口感与茅台酒还是不一样,虽然地理环境一样了、微生物环境一样了、、酿造的水源一样了,但是在酿造过程当中的工艺细节肯定是有不一样的,比如取酒温度、发酵温度、都会有偏差,还有就是茅台酒厂的曲药也是不一样的,外面制曲厂买到的曲药没有茅台酒厂的好,还有就是最重要的勾调方法是不一样的,茅台酒规模大,生产时间长所以有足够的老酒和各种各样的调料酒使用,所以出来的成品酒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说我们茅台当地很难做到茅台酒厂的香味口感,但是也是具有自己特色的酱香白酒,反而是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茅台酒,因为再怎么模仿也不可能超越,还不如做出自己的口感更加具有特色,说不定还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只要是正宗的坤沙酒且价格实在,我相信慢慢的一定会得到酒友的认可。
我是茅台镇的一名白酒工作从事者,自家也有酱香坤沙酒,喜欢酱香白酒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私信我!可以给你们推荐货真价实的坤沙酒。
题主所指应该是茅台的“12987”工艺。个人认为单单依靠工艺是不可能的。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70年代曾经搞过一次茅台异地试验。当时国家组织科研人员、专家,选了与茅台镇环境相似的遵义十字铺,抽调茅台行政管理人员、酿酒技术人员。同时酿酒原料、设备统统从茅台镇拉来,严格按照茅台生产流程执行。
可在这场异地实验进行了十一年后,当对试制酒进行专业鉴定时,专家们给出的评价是“基本具有茅台风格”、“接近市场销售茅台酒质量水平”。所以说这种结合地理环境、酿造技术、设备原料、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复刻”都达不到。单单**工艺,个人而言,是根本酿造不出“茅台”的。
肯定不行啊,首先原料不同,即便都是高粱酒但不同产地的高粱品种不一样。另外当地的水质温度都对酒质有影响。茅台酒据说是每年重阳节下沙。总得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早就了国酒茅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