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朋友之间最好不要有利益往来,不要借钱,不要一起做生意”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真实的经历: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她老公公司****困难时和我借2万元。我当时存款一共就2.5万元,我答应借她了(当时我没告诉她我只有2.5)后来她只拿了1万元,这件事过后我们友情比以前更要好了。
她告诉我,她和老公在可靠的朋友圈里都借了一遍,老公平时混的最好的朋友存款千万的都没借到一分钱。而从我这什么都没说就借到了钱。
第二次朋友让我给她做担保贷款,我委婉的拒绝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觉得我们之间生分了。再后来,我也想开了。
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经济上允许的情况下帮忙也可以的。但是在我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勉强,把真实的想法委婉告诉朋友。如果理解你懂你就最好……反之顺其自然吧
至于合伙做生意嘛!要么出钱,要么出人出技术。以后不管生意成败要想朋友有得做 那就事先签好协议,亲兄弟明算账老话还是有道理的。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管鲍分金》,说的就是两个最好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两人一块做生意,管仲穷,负担大,往往会多分一点;鲍叔牙家境富裕,也从来不往心里去。而且以后有机会,还极力推荐管仲做官,当上了齐国的总理大臣,成就了春秋一霸。
也许,这只是一个极端的故事。在一般的朋友之间,最好是不牵扯利益。我生平第一次做生意,一个是高中同学,关系极好;一个是我小舅子,自家亲戚。最后分账,他们俩面红耳赤,闹得是不亦乐乎。我当场翻脸,各说一顿,从此的感情也变淡了。
至于借钱,得分情况,不能够一概而论。真正的朋友有困难,怎么也得两肋插刀。这不是说光面话,而是实话实说。你如果看钱太重,就有钱也不愿帮助人,也不怎么有意思。你不可交,谁还理你?孤家寡人,坐井观天,关起门来,孤单寂寞。
我一个朋友,差不多算是亿万富翁,他十几年前刚起步,濒临绝境,曾经找我借过钱,是我准备买房的。那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我二话不说,慷慨相助,解了他燃眉之急。他到现在说起来,还感激不尽。可说到合伙,我一口回绝。第一我担不起他的风险,第二我不贪他的利益,也省得以后扯不清。至今我和他,还依然是朋友,并不期待他报答。就是何时想起来,我都坦然,腰板挺得直直的,有什么不好?做人厚道点,心里踏实。
我的体会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给别人钱。做生意也是如此,不要轻易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因为做得好没啥,做不好,连朋友也没得做了。
我退休后开了爿小店,生意不温不火,还算做得下去。这时,先生的妹妹也想加入进来。先生和这个妹妹的关系最好,她在县城的小工厂内退后南下广州打工,也许是离家太远,也赚不到什么钱,就想着和我们一起做生意。本着帮帮她的意愿,我爽快地答应了,也明确告诉她,她入股1/3,利润也分得1/3,她表示同意。
就这样先生的妹妹只身从老家来到省城,住在我家,连被褥都不用带,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风险,因此合作得还比较愉快。这个妹妹很能干,我也因此轻松许多。虽然利润少了1/3,却对我的生活影响不大,毕竟我们夫妇还有一份退休工资。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妹妹把妹夫也从老家叫来了,让他一起参与经营。这样一来就显得人浮于事,有时候营业员显得比顾客还多,我就只好借故离开。时间长了,妹妹就认为他们付出得多,得到的少,渐渐地就生出些意见来了。她觉得妹夫也应该有些报酬,而我觉得接纳妹妹已是尽了心意,再将妹夫牵扯进来实属多余。由于妹妹的目的没有达到,对此心存芥蒂,没多久妹妹就借故退出了,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形同陌路。直到这两年关系才缓和一些。
这件事也让我不舒服了很长时间。和别人合伙做生意,难免会有摩擦,如果因此朋友或姊妹间反目成仇,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借钱也是同样道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