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丰富物产50字
我的家乡在四川广安,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天池、翠屏公园、思源广场、华蓥山、邻水大峡谷等地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就说思源广场吧!那“实事求是宝鼎”非常雄伟,后面的假山像一条条长龙,前面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左右的树林绿绿的,凉凉的,里面有许多石桌、石椅,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香甜的龙安柚、酸甜可口的橘子、清香的盐皮蛋、令人沉醉的龙台白酒。就说龙安柚吧!走进柚子园里一看,翠绿的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像撑开的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到了秋季,柚子一个个的挂在绿叶底下,绿绿的、黄黄的,让看见的人馋得直流口水。收下来的柚子有的运到城里去卖,有的留下来自己吃。这里生产的柚子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广安是我的家乡,也是一个好地方。
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有谁知道当时吃香到什么程度
对于80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那时候的确是一个非常羡慕的工作,因为在80年代的娱乐项目是非常的少了,即便是电视也不是太多,一个村儿有可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放电视还需要收费的,但对于露天电影是不收费的,那个时候经常盼着放映员来村里放电影,有时邻村放电影也要去早早的搬着小板凳去占一个地方等着看电影。
记得那时候的电影放映员,一般都是有自己的一辆自行车,带着放映的机器到村里。首先,这些放映员都是提前到村里,然后由村里负责人带领着上饭店(或者是在村干部的家里)请他们吃饭,吃的那是相当的好。晚上要炒上几个菜,然后要有一瓶小酒。当放映员吃饱喝足以后,天色也就渐渐的晚了。村里的干部派人提前把银幕拉上,也就是一块大白布找一个地方挂起来。
一般农村放电影都是在村委的大院里,放映员把机器支好以后,逐个片子进行放映,一般每晚上放两个电影,时间应该在10点左右就能结束。如果说和放映员关系比较好的话,放映员会让观看电影的群众在附近看电影,这样能够看一个正面的电影。所以那时候的放映员,在农民的心目当中是一个非常崇拜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非常羡慕的一个职业。在那时候放映员是最接地气的一个职业了,也可以说是农民接触最经常的一个非农业的工作人员。
对于那个时候的电影放映员,找对象是最好找的,而且工作也是最好的,吃的饭也是最好的。因为那时候确实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每一天到一个村里放电影,每个村里的村干部都会积极的靠上去,然后弄好吃的给放映员吃,这样放映员就会给放一个好片子,而且还经常的在那个村里放电影。每次放电影村里都会大喇叭宣传,让大家到村委大院里等着准备看电影了,当然附近村的村民也来看电影,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的,不像现在农村几乎已经不放电影了,即便是放电影也是了了几个人去观看。
总之,对于80年代电影放映员这个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好、非常舒服的工作,也是农村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一个行业。放映员的确是非常吃香的,到哪一个村里都像接天神一样接送,对于吃喝方面的招待是非常好的,因为那时候温饱问题也都很难解决,更别说每一顿还能吃上一点肉鸡蛋之类的。当然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现在看电影的人非常少了,在大城市里有电影院也只是看看新片上市,当成一个娱乐的场所,如此大趋势,放映员这个工作理所当然的也就退出了市场,至于以前那些年老的放映员都已退休了。大家是怎么看80年代放映员的这个工作的?敬请下方留言交流。
【大别山鹰】答疑: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吃香的工作,有谁知道当时吃香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勾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美好记忆的问题,必当引起我们这些六O年代人的兴趣。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的表现形式有:听书、听广播、看样板戏,以及七十年代末才在农村推广的放电影等四种动态传播方式。在四种文化传播形式中,电影以声、色、形、影集于一体而倍受人们追捧。当时的电影拷贝都是黑白的,艺术效果和录音效果,以及道具和场景表现能力都比较差,但在当时文化娱乐活动极少的农村,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人们追捧电影的热度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在当时,只要一听到某某大队放电影的消息,生产队长也会在这一天提前收工,赶紧吃完晚饭成群结队、湾前湾后吆喝乡邻结伴前往观看,哪怕是相隔十里,二十里路程都乐此不疲。放电影的场地小,于是,在放电场地的围墙上,大树上都扒满了看电影的人,小孩子则骑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哈哈笑。当时放电影因电压不足,放出来的声音叽叽喳喳变了腔,于是人们便用象踩自行车一样的脚踏发电机不顾疲劳地踩,虽然踩得满头大汗,但由于在电影放映机旁,看电影视线好,便成了人们抢着干的义务活。
放电影如此被人们热爱,放映人自然也是被人尊敬讨好的人,为了给村民多放几场电影,大队干部会在吃喝招待上讨好公社下来的电影放影员,除承担放映器材的搬运任务外,在接到放电影的通知后,便派人四处收集好菜招待放映员。曾记得当时全劳力做一天的农活才5分钱的工分值,猪肉是5毛钱一斤,牛肉是7毛5一斤,而招待放影员的却是1.5元一瓶的竹叶青酒,吃的是鸡肉、猪肉、牛肉和鱼肉,饭食是鸡蛋面,这在当时是超高档的饮食规格,可以想象得到放映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