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度数,普通老百姓如何测量
在我国白酒酿造的传统技艺中,一般酿酒师傅在白酒的蒸馏过程中都是通过“观花择酒”来掌握白酒度数的高低,至今仍在采用这项技艺。而“观花量度”则是根据不同浓度的酒精与水的混和液,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酒液表面的张力不同,在晃动酒瓶时,所形成的酒花大小和站花(即持续时间)也不同,来判断白酒的度数。
大清花—酒花形如黄豆、整齐划一、透明清亮、消失速度极快。酒精度数在65°~80°。
小清花—酒花形如绿豆、消失速度较慢、酒精度数在58°~63°。
在小清花过后的一瞬间酒花消失,过花之后所流出的酒都是酒尾。酒尾再经过二次蒸馏之后,再次摘取高度酒,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出现的酒花如小米粒到高粱米粒大小,酒花持续时间在15秒钟左右的话,则酒精度数大约在53°~55°之间。
如果酒花的形状如高粱米粒大小,且酒花的持续时间在7秒钟左右,那么酒精度数大约会在57°~60°之间。
白酒的酒花大小与酒精的浓度高低有关,白酒的酒精浓度越高,则酒液表面的张力也就越大,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越大,酒花散的就越快,反之则酒液表面张力越小,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越小,酒花散的就越慢。
我们一般测量酒度的方法有看酒花判断酒的度数和用酒度计来测量酒度。
一、通过酒花的大小来判断酒度的高低:
1、大清花 酒花大如黄豆,整齐一致,清亮透明,消失极快,酒精含量在60至75%(v/v)。
2、小清花 酒花大小如绿豆、清亮透明、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酒度约在50至60%(v/v)。
3、云花 酒花大小如米粒、互相重叠(可重叠二至三层)存留时间比较久,约2分钟,酒度在40~50%之间。
4、二花 又称小花,形似云花,大小不一,大者如大米,小者如小米,存留时间与云花相似,酒度在15~40%之间。
5、油花 酒花如小米的1/4,布满液面,大多为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珠,酒度在5%(v/v)时较明显。
酒花越大,消散越快——酒度越高;酒花越小越少,消散越慢——酒度越低。
二、用酒度计来测量酒度用酒度计来测量酒度是现在用的最多的方法,测量简单,使用也很方便。酒度计测量酒度是以酒的温度20℃为基础,当温度大于20℃酒度会相应上升,低于20℃酒度则会下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购买酒度计送的对应表来读取酒的度数。
在我国白酒酿造的传统技艺中,一般酿酒师傅在白酒的蒸馏过程中都是通过“观花择酒”来掌握白酒度数的高低,至今仍在采用这项技艺。而“观花量度”则是根据不同浓度的酒精与水的混和液,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酒液表面的张力不同,在晃动酒瓶时,所形成的酒花大小和站花(即持续时间)也不同,来判断白酒的度数。
大清花—酒花形如黄豆、整齐划一、透明清亮、消失速度极快。酒精度数在65°~80°。
小清花—酒花形如绿豆、消失速度较慢、酒精度数在58°~63°。
在小清花过后的一瞬间酒花消失,过花之后所流出的酒都是酒尾。酒尾再经过二次蒸馏之后,再次摘取高度酒,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出现的酒花如小米粒到高粱米粒大小,酒花持续时间在15秒钟左右的话,则酒精度数大约在53°~55°之间。
如果酒花的形状如高粱米粒大小,且酒花的持续时间在7秒钟左右,那么酒精度数大约会在57°~60°之间。
白酒的酒花大小与酒精的浓度高低有关,白酒的酒精浓度越高,则酒液表面的张力也就越大,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越大,酒花散的就越快,反之则酒液表面张力越小,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越小,酒花散的就越慢。
谢邀。
这个只凭经验了,但也只限于我自己比较常喝的酒,比如汾酒,我喝就可以分出来,42,45,48,53甚至60(这个属于原浆酒)。
至于其他答友说的酒花,挎杯,个人认为同等度数下浓香型的一定要比清香型的更酒花更好看,挎杯表现更好。
至于不喝酒或者偶尔喝的同胞们想知道度数,而又没有仪器或者其他更专业的方法的话,找一个熟悉这酒的一喝就知道了。
哈哈哈。快捷又省事,还准,甚至还能知道酒里的其他东西,比如是否掺水之类的。
再次谢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