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里的小白酒草,你们那里叫它什么?你知道它的功效吗
小白酒草也叫小蓬草别名:小白酒草、加拿大蓬飞草、小飞蓬、飞蓬,为菊科植物小蓬草的全草。小蓬草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重要存在,小蓬草每年春天都能长出绿色的嫩芽,它多生长在路边或山坡的草丛中,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存在,人们在采集到后可以当野菜食用,能吸收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而把它晒干后才能入药。
小野菊的作用有什么
野菊花又名路边菊、苦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与菊花相似,只是叶片薄,花小而蕊多,呈类球形,颜色为黄绿色至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而花完全开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气者,则质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喜欢用山上及村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食用或做茶饮,其实,这样做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极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野菊花与菊花虽然是同属近缘植物,但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不可混同。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杞菊地黄丸)等; 菊花既是中药,也可以作为普通食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
野菊花,则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甚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食用。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 所以菊花与野菊花无论是在临床应用上,还是日常代茶饮用,都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含有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 A 及维生素 B1等。下面介绍几个用野菊花治疗的验方。
方一:
治疗痈疽疔肿、丹毒等证,可将野菊花 15 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与苍耳草 10 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 15 克,金银花 20 克,紫花地丁 15 克,紫背天葵子 15 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二:
治疗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 15 克,紫花地丁 15 克,连翘 10 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三:
治疗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等证,可与金银花 15 克,密蒙花 9 克,夏枯草 6 克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方四:
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可适量煎汤外洗。
方五:
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可与桑叶 12 克,山楂 10~20 克,金银花 15 克,用沸滚开水冲泡 10~15 分钟,代茶饮。
(值班编辑:朋美)
小野菊就是我们所说的野菊花,它是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野菊花与菊花是同属植物,但不同种,两者在外形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不难区别出来。
野菊花性微寒味、苦,归肝、心经,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
野菊花主要含挥发油类和黄酮类成分,挥发油类包括菊花内酯、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侧柏酮、樟脑、龙脑等,黄酮类成分包括蒙花苷、矢车菊苷等。此外还含有绿原酸、棕榈酸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嘌呤、胆碱、水苏碱、鞭质、维生素A和Bl、叶绿素及微量元素铜、铁、锌、硒等成分,研究发现野菊花具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降血糖、预防高血脂、广谱抗菌、解热、保护心脏、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视力等多种活性。野菊花的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均具有
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更强。
目前野菊花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呼吸道感染
主要是野菊花及其复方在感冒、流行性感冒、脑膜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泌尿系感染
有一个野菊花的成方叫野菊花栓。它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泌尿系疾病。
3.皮肤感染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外科常用药,凡是痈毒疔肿均可用之。加上其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 单孢菌、福氏志贺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对解脲脲原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等配伍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