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多少利润才算正常,超过多少利润算暴利
做实体行业的20%到40%都算是正常利润,超过40%算暴利。如果看A股市场,5%就算正常了。初期的互联网行业,亏损也算正常。
个人投资者,要先看回报率。结合回报率再看利润率。
回报率低于10%,无法进场
注意回报率的分母是你的初期投资。作为个人投资者,你做创业,背后没有人替你烧钱,需要快速回本。我比较推荐,重点参考回报率。它决定着这事能不能做。回报率如果低于10%,一般是不能做的。
假设100万本金,一年营收30万,利润10万。利润率高达33%,但是10年才回本。投了个寂寞。
年回报低于10%的话,20年的收益才到5%。这类投资,类似于购买房产、长租公寓,还行。初期投资后,永久持有,对利润的要求很低。做生意很操心,如果跑不赢银行理财,就不值得做。
我们家做酒店,对赌收益18%。酒店租赁物业,租期通常8-20年。回报率18%是底线。
超过40%算暴利
先泼一盆冷水,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实体行业,纯利润超过40%的几乎没有。综合看下来,上市公司里面,银行和腾讯超过了40%的利润率(如果我没记错)。
完全合法、合规上税的,如果纯利润达到40%,它的毛利至少70%。实际情况呢?我做电子商务的朋友,纯利润5%。
泡泡玛特快被资本捧上天了,它从18年到20年的税前利润率也在24~36%之间。
我个人认为,纯利润长期超过40%的产业,本身是不健康的。他可能得到了某些隐形资源,否则就是过度侵占社会经济利润。比如某上市药企,毛利高达90%。长此以往,必遭反噬。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只能说说我知道了,我了解的。
我们普通电商类卖衣服,跑量模式大部分人的纯利润只有5-10%,什么概念就是夏天一般一件衣服赚的三五块钱,个别的赚的十来八块钱!
某手那些直播跑量型电商利润率更低,大约3-5%,很多人都是一件衣服赚二三块钱的玩!
个别实体店可以做到大约20%左右的利润
综合一个行业正常的纯利润率大约就是10%这样吧,超过20%纯利润率的我觉得都是暴利行业了!
关于利润,马克思有精辟的论断。
马克思说: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时隔多年,这些论断仍不失其正确性。经济活跃之下,企业正常的的利润在20%左右。
超过50%,必然有假货泛滥。
超过100%,必然是钻了法律空子。
再以上,就不用提了。
至于一件衣服,比方说xxT恤出厂价40,工厂有20%也就是8块/件纯利,已经不得了啦。
至于到消费者手中是120元/件,这里面有物流成本,房租成本,销售人员工资,库存成本,乱七八糟费用。一年算下来,零售商有20%纯利,也是烧高香了。
不要相信哪个生意有多高的利润。这个得综合看。
做生意多少利润才算正常,超过多少利润算暴利?
对这个问题我是深知熟解,本人在商店长期担任店长兼会计,一干就是五年。在八十年代前我国还是计划经济,那个时候的商品经济利润是薄利多销,再畅销的货物其物价始终如一的不变。大商品货物加百分之八的利润收益,中型的商品货物加百分之十的利润收益,小商品加百分之十五的利润收益。比如说商店进了一辆自行车,该车进价是150元,到商店零售价加百分之十的利润,这辆自行车的零售价就是165元。
后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号召下,随着城乡的经济不断搞活,我国的市场也都变成了市场经济。那就是只要顾客愿意买,价格是活的,能高能低,随行就市。从此我国的货币交换经济一律面向社会大众。
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常出现爆利增长,有时一夜猛增到每平方米几千元。比如北京市的房价前两年每平米还是3万元,现在猛漲到每平米十万多元。就连邯郸市的房价也涨的不慢,前两年房价还是每平米7千元,现在也涨到了10000多元。
综合上述,现代化的社会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出台商品价格的限制。导致了我国的房地产始终是爆利行业。
做生意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利润率,但整体上看,如果超过50%或者超过100%的利润率,就应该说是暴利行业了?现将行业利润率一般分析如下:
1、在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的利润率在30%~40%左右,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行业,国家还有许多价格保护机制的。
2在第二产业:
一般制造业的行业利润率在16%以上35%左右,就算是一个比较稳定,运行良好的行业了。
3、第三产业服务业:
相对利润率是比较高的,因为服务业是轻资产,一般利润率在40%~60%,甚至有的行业会更高。
上述行业都是正常的,一般正常情况下经济利润率!至于一些垄断行业,暴利行业,那就是特殊情况,就得就事论事,自然要特殊分析!
单一从行业整体平均来讲,一般利润率达到16%以上,就算是一个稳健的,发展运行的良好的生意了!
如果你能把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提高到50%,甚至100% -200%,那绝对是一个暴利行业!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以139亿美元身价,获得全球年轻富豪榜第二位,对此你怎么看
黄铮的成功在于他知道了阿里天猫和和京东忽略的一个消费群体,并且抓住了他们。他们就是金字塔下的无数的劳动人民。
黄铮和拼多多的成功说明了中国的消费社会结构还不是传媒宣传的橄榄型社会。
由于过去传媒的宣传和中产阶级的的本身影响力,让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进入了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了。很多人都是中产阶级都可以消费起动辄上千块衣服和鞋子。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金字塔顶部是有钱人和背景的人,下一层是所谓的中产阶级,最下层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我们过去是让这一小波的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给误导了。认为只要抓住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就可以成功,而黄铮用拼多多的模式告诉我们,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还是有很多的,他们买不起名牌买不起正品,对他们来讲拼个团优惠几块钱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原创观点,不易。
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换角度和观点。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也欢迎评论,转发,点赞。
我们全球富豪榜,在以前看到了马云,在之后看到了黄铮,我们以前抱怨淘宝假货多,如今淘宝加天猫开始往上走,往前看,假货正在减少,当年随便一搜几元钱一套的软件密钥也找不到了,淘宝店家开始为好评度煞费苦心。淘宝的粗放年代结束了。如今这块市场给了拼多多。
这里的矛盾在于,是保护品牌,保护产权,还是更多的体谅生活的不易。
中国人均GDP正在突破1万美元,这是个艰难的过程,而中国的老百姓,统计局的数据,2000-5000的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后来统计局解释了,这个收入层级的中国人战败46%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买过东西的我们知道生活是个什么价格。这点收入要支撑一个月的生活。不买点实惠的,也许会十分艰难。
但是不讲品牌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就会受到跨国公司的排斥,无法融入到国际社会,同时也不能激励厂家,去搞研发,去建设品牌。有时候嘴上可以冠冕堂皇,但是无赏,真带不了兵。所以保护产权,保护品牌,保护专利依然是需要的,尤其是我们如今人均GDP1万美元的关口,向上,要知识,要研发,要钱养人才,当科技和效率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产出才会提升。不然,低效率的工种不会带领中国突破1万美元关口。
记起了《药神》那句话“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穷病。”
实际上,《药神》生发出来的问题讨论,在拼多多身上也适用,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因为我们保护了一群人,注定会伤害另一群人。
印度选择了生存权,从而仿制。
欧美选择了产权,选择了科研。
拼多多注定走淘宝的路,未来去了更高的产品领域,赚中产的钱。那么,那些底层的需求怎么办?注定还是要有人来填补。未来几年,依然有灰色的地带,大家心照不宣的过,也许也可以。只希望低收入的人,快快进入中产。
说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在这片土地上是不会过时的,这片土地上极大部分人还都是处于不那么富裕、也不那么“上层”的情况。拼多多眼见主流电商消费竞争力太大,没有多少胜算,便转而向所谓五环外的人群靠拢,靠着一步一步的鸡肋,还真的实现了弯道超车。另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典型是趣头条,也是靠着不那么被看得起的“奖励金”成功上市。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自然是不用分高低,越多越好。但在商业实践中,品牌定位和市场计划来说,确实是需要给自己的消费者画一个范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好属于自己的市场和消费者。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是针对所谓年轻人、一二线城市、一二环内的主流,对于一些接地气的互联网产品是不太看得起的。即便是现在,也还是很多人看不起拼多多,虽然拼多多已经用实力证明了它的思路。
我本人也是不太喜欢拼多多的,主要是不相信它。
京东和淘宝是成功了之后才开始关注农村和基层用户的,而拼多多是一开始就主力发展这些用户人群,确实是不走寻常路。当然,这也是因为主流人群被猫和狗捕获了,很难分一杯羹。现在的情况是,拼多多在试图升级,其它的在试图接地气。好像前不久的聊天宝也打算走这个思路,但貌似没有太大效果。
讲真的来说,拼多多的成功还是说明了很多社会问题的,比如社会教育、社会财富的问题。低价劣质的东西还能一如既往的畅销,并能造就一个财富神话出来,恰好说明了有些社会病还得努力的治疗。
-
拼多多还是厉害的?
谢邀!
拼多多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让众人大呼看不懂,而且它还是在美国这么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上市的。虽然很多人都不看好,昨天的股价仍然是26.74美金,比起2017年IPO的22.8,虽然涨幅有限,也不算太难看。
拼多多除了一句”一个3亿人都在用的APP“的漂亮口号,还至少有下面两点贡献:
一,教育了乡镇的广大用户,学会了手机上网购物。既然学会了手机购物,那么就不会只买拼多多,也有可能买淘宝的东西。可以看一下阿里2018年上半年的年报,就会发现,到淘宝购物的三线以下的用户增长蛮快的。所以淘宝就不会像东东一样跳出来指责拼多多,估计是在偷笑。
二,使得对价格特别敏感的用户有了自己的选择。我看到过一组拼多多用户的照片,觉得蛮真实的:几乎是家徒四壁的房子中间放了一台PDD买的大屏幕彩电,也许是画面不够清晰,不够稳定,但毕竟是大屏幕彩电啊!我好像能理解那种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所带给人的满足感。
但是拼多多也有挑战多多:知识产问题;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如何把流量转化为营业额,甚至是利润等等。
好像是拼多多说过要帮助其商家,实现从为大牌贴标生产的OEM提升为自主研制生产的ODM,这种说法一看就是没有搞过实业的人说的,看看网易精选的结果就知道有多难了。而且如果真的这么搞,就不知道资本还能否继续认可它的预期了。
除非有新的奇迹......当然互联网经济最不缺的就是奇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