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酒仙怎么喝?
调制后喝。
熊猫(Panda)酒酒液黄色,醇厚宜人,具有幽雅的酱香气息。
(1)材料
茅台酒1盎司,柳橙汁1盎司,蛋黄1只,绿樱桃1颗,白砂糖1茶匙。
(2)用具
调酒壶,鸡尾酒杯。
(3)制法
将材料和冰放入调酒壶,摇匀,然后滤入鸡尾酒杯,用绿樱桃卡杯口装饰(最好用竹叶装饰)。
矛台制曲工艺流程?
茅台以高粱为原料,端午前后以小麦高温制曲,生产合格的酒曲需要3-5个月。制好酒曲,进入“重阳下沙”环节,即投放主料高粱。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收堆”发酵,讲究高温发酵;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二次投料”,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
前两次蒸煮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再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三次蒸煮。时间到了12月-1月才开始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摊凉、加曲、收堆、下窖,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时间已到第二年8月。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辛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调酒**以“酱味”、“醇甜”和“窖底”三种酒体来归纳和区分不同批次的酒。新酒需装入陶土酒坛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进行“盘勾”,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再存放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乃至几十种基酒,按不同比例勾兑出特定口味、口感和香气的酒。
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即添加少量用特殊工艺生产的调味酒。勾兑、调味完成后,还要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进入市场。一瓶地道的茅台酒生产至少5年。
第一阶段制曲:小麦经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间隔入仓发酵40天后拆曲,贮存6个月后投入制酒生产。
第二阶段制酒:
投料阶段:重阳开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下沙高粱经破碎后加热水润粮,次日加母糟蒸粮,下甑摊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匀堆积,达到工艺要求,入窖发酵30天后开窖取醅,再与造沙经破碎、润粮后的高粱拌匀,从蒸粮开始重复上述工序。
馏酒阶段:馏酒阶段共有7个轮次,每个轮次均经摊晾、加曲、堆积、入窖和馏酒操作。制酒过程共经历9次蒸煮(馏),8次摊晾、加曲、堆积、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第三阶段贮存与勾兑:基酒(轮次酒)分酱香、醇甜香、窖底香3种典型体贮存于陶坛中,将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兑,勾兑后贮存于陶坛。贮存勾兑工序至少历经3年。
第四阶段检验与包装:勾兑后的酒经检验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装出厂。
白酒可以和洋酒一样调酒混着喝么?
说中国白酒不可以进行调酒的一定是没听过“情人的眼泪”这个梗。
所谓“情人的眼泪”指的是江小白加雪碧一起喝。据说白酒的辛辣感加上雪碧的甜味,可以喝出那种逝去的甜蜜。不仅如此,最近五粮液还办了一个调酒比赛,国内外达人以五粮液出品的白酒作基酒,自由调制鸡尾酒创意产品。这样看来,白酒不仅可以用来调酒且还很流行。
鸡尾酒是一种混合饮品,一般以伏特加、白兰地等烈性酒作为基酒,再加饮料果汁等混合而成。相较于国外的洋酒,中国的白酒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易调配鸡尾酒。不过,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良,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举例来说,中国白酒度数往往较高,独有的酿造方法使得酒中呈香呈味物质要比国外洋酒丰富,有时白酒加水会有浑浊现象。
研究显示,使得白酒加水变浑浊的成分是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因为引起浊变的高级脂肪酸酯并不是改善和提高白酒感官质量的主要成分,现在的酒企一般会采用分段摘酒或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处理。白酒加水变浑浊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
再比如,在白酒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等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曲味大、窖泥味大的问题。如今经过技术改良、设备进步,这种问题已大大改善。但像如浓香型、酱香型的白酒它们自身味道很重,如果将其用作基酒往往会盖过其他酒的风味。所以用白酒进行调酒普及度并不高。同理,白酒中味道比较“清”的清香型的白酒用来做基酒是比较合适的,这种香型的白酒和其他饮料的味道可以融合得比较好。前面提到的江小白就是清香型白酒。
调酒中的基酒选择讲究要在包容其他味道的同时还能保持住自己原本的风味,国外通常用金酒、龙舌兰、伏特加、威士忌等作为基酒,因为他们大多没有那么强的“侵略感”,可以比较和平的与其他味道共处。尽管,用浓香、酱香白酒做基酒比较有难度,但国外早就有高人尝试了,他们选用茅台、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水井坊、二锅头等酒作为基酒调试鸡尾酒,甚至还形成了一股风潮。
黄鸡尾酒:茅台、伏特加、柚子味和紫苏味酒、柠檬汁。这是一款以茅台为基酒的鸡尾酒配方,单看配方我都觉得这肯定是一种神奇的味道。不过,白酒以这样的方式出现,确实能够带来新鲜感与几分惊喜。在我看来,也许这是一次契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契机与中国白酒迎接新时代浪潮的契机。
(作者周锦程,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