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谈小说中“酒”之魅力?
一部《三国演义》把酒刻画的淋漓尽致,尽显酒之魅力,酒之风流。
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尽显枭雄本色!酒融入了战场之中,发挥了无穷无尽的作用。成也酒,败亦酒也。
若桃园三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以酒言志,以示酒的威力。
要说善借酒力的莫若东吴大都督周瑜。群英会蒋干盗书,使曹操错杀蔡瑁、张允,惨败赤壁。其中酒的作用不可小觑。
张飞嗜酒如命,酒壮英雄胆,确也曾尝到过甜头。一次是攻打汉中刘岱时,假装成天喝的酩酊大醉,而后鞭打士卒,虚扎空寨,埋伏军士,刘岱被蒙竟想偷袭,反被张飞逮个正着。另一次是智取瓦口隘。也是拿酒做引子,把酒喝的天昏地暗,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以此诱敌出战。曹五子良将之张郃果然中计,其结果被毙死伤两万余人,张飞大获全胜。
酒使张飞成功过,亦使其失地,丧命。张飞在防守徐州时,酩酊大醉后,逼迫曹豹饮酒,曹豹不饮,张飞大怒,令人将曹豹鞭打五十。曹豹气愤不过,找来女婿吕布,趁着张飞醉酒,夺了刘备仅有的栖身之地徐州。地盘丢了尚能夺回,脑袋掉了,找谁去要!二哥关羽走了麦城,三弟张飞哭天抹泪,借酒浇愁,结果是愁更愁!醉后鞭打士卒,许多军士竟被鞭死。末将范疆、张达被缚于树上,各自鞭背五十,至此怀恨在心。一日张飞酒醉卧于帐中,二人乘机将其刺死 ,削首后送给东吴。
一部《三国演义》在千年醇酒的飘香中,仍熠熠生辉。
但是醉生梦死,酒囊饭袋可能会丑态百出,甚至会丢掉卿卿性命。
东吴孙权的之弟、丹阳太守孙翊,性刚好酒,喝高了之后经常鞭挞士卒,引发众怒。至使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勾结孙翊身边的从人边洪,乘机乱刀砍死孙翊。
孙权亦是酒徒,一次大宴群臣,喝大了,将酒泼在大臣的脸上并用发硬的舌头说,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许走。孙权的前辈、大臣张昭正色不言,孙权一愣,赶忙陪着笑脸说,一起乐乐而已,公为何发怒?张昭说,昔纣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当时也说只是乐一乐。孙权面有惭愧之色,酒宴不欢而散。这时的孙仲谋还算是明君,只不过出点丑态而已。
”官渡之战”关键之一是后勤保障之粮草安全。负责守卫屯粮重地乌巢的是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其“性刚好酒”,也是个酒蒙子,终日与诸将饮酒取乐,一日醉卧帐中,乌巢粮仓被曹军 偷袭,顷刻间粮仓化为灰烬,淳某醉梦中被擒,竟被曹操割去耳鼻手指后,放回袁绍大营进行羞辱,袁绍大怒,将其砍了了事。
枭雄曹操也曾因酒误事,其将士也为之付出了惨痛代价。赤壁之战鏖战前,曹操志得意满,与众属下对酒当哥。久事曹操、多立功绩的扬州刺史杨馥,只因说了句曹丞相所做之诗不吉利,竟被曹操手起一槊,当场刺死,众将士顿时心惊胆战,哪还有心情再饮酒作乐。
还有一次酒后乱性,更为丢人现眼。曹操进攻张绣,曹军势大,张不战而降。曹操进兵宛城对酒当歌,一日酒醉,退入寝所,厚着老脸私问左右:此城中有**否?曹之侄曹安民告知:有一妇生得十分美丽,问之,是张绣之叔张济之妻邹氏也。曹操乘着酒性,招来邹氏与其同床共枕,“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曹操酒后无德之丑事泄露,张绣大怒“操贼辱我太甚!”于是与贾诩密谋,乘机袭击曹营,曹操大将典韦拼死相救,死于乱军之中。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不幸遇难,曹操大难不死,苟且逃生。这个酒喝的,喝掉了数条人命!
酒不知给多少人以惨痛教训,酒后失言,贪酒误事,为祸不浅。
但古往今来,如温酒斩华雄,武圣关羽之英雄本色,留下了千古美谈。
结束语 :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壶美酒品世间冷暖,朋友聚会,以酒论文,以文会友,谈论古今,不仅平添高雅气氛,而且能创造出许多文化精品,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俗话说:酒,小酌怡情,贪酒伤身。讲究分寸,恰到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各种酒混在一起喝更容易醉?
谢邀,个人觉得容易醉,比方喝白酒和啤酒混起来就不好,我反正特别容易醉,我是不敢这么喝.
大量的证据显示,一个人醉酒快慢、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几乎只取决于血液酒精浓度(BAC),说明醉酒效应几乎完全来自于酒精。
相反,有些混酒中的成分反而有可能对醉酒产生掩盖效应。
比如,如果将能量饮料与酒混饮,其中具有兴奋作用的咖啡可能对酒精的抑制作用产生“拮抗效应”,使人们低估他们醉酒的程度,但真实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操作能力的损害却不会改善。这样,会促使人喝更多的酒,增加酒后意外伤害的风险。
混酒通常有两种,一种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混合饮用,比如国外的鸡尾酒;另一种是以先后循次饮用两种以上的酒,国内酒场上经常会见到这种喝法。
混酒中含有乙醇之外可引起醉酒的成分?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一些研究发现像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等颜色较深的酿造酒发酵过程中的“同源物”有增加醉酒以及第二天的宿醉感的可能。
“同源物”是指除乙醇之外,酒中含有的一些可以对身体产生效应的活性物质,比如糠醛、单宁、杂醇油、乙醛和甲醇等。
混酒增加酒精吸收速度,更易醉?
酒精主要在小肠吸收。
小肠具有理论上无限大的吸收面积,酒精只要到达小肠就会被立刻吸收进入血液。比如,在为了减肥而进行胃肠旁路手术的健康人的试验,喝酒后BAC的变化与静脉注射几乎一致,说明不经过胃排空过程的延缓,酒精吸收速度极快。
因此,胃排空是决定酒精吸收速度的首要因素。
我只喜欢喝洋河酒,海之蓝,天之蓝都可以,但是很多一起喝酒的朋友喜欢白酒,啤酒,红酒一起喝,但是我不太喜欢,容易醉!
调酒师为你解释混酒易醉的原因:
1、首先,不同种类的酒,甚至是同种类不同品牌的酒,其醉酒的机制是不一样的。比如蒸馏酒(如白酒、烧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酒、特基拉酒、金酒等等)前劲比较大,发酵酒(红酒、黄酒、啤酒、米酒等)则是后劲比较大。酒精是极易被人体吸收的,因为蒸馏酒中酒精含量高,所以很快就能进入你的血液,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前劲大;酿造酒则酒精含量低,吸收的过程也会慢一些,所以进入血液的时间也会延长,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后劲大。你如果同时喝了蒸馏酒和酿造酒,也就意味着你的身体要一直承受酒精的作用,血液中持续增加酒精的浓度,而你的身体对酒精的代谢速率则是稳定的,来不及排解,自然就更容易醉了。所以,避免混饮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身体负担。
顺便说一下,每个人的酒精代谢速率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同一个,不同时期,则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除非你的肝功能产生了变化,因为肝脏是主要的酒精代谢器官,差不多90%以上的酒精都是靠肝脏排解的。
2、其次,从消化系统的角度来说,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更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里快得多,从而加速酒精吸收。而且,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伤害。所以,特别要注意,喝酒时,不能喝碳酸饮料一起饮用。比如啤酒、香槟、以及其他碳酸软饮料。
3、最后,补充一点,鸡尾酒的原理虽然是混合饮料,但是一般人是不会大量饮用鸡尾酒的,除非不懂的外行人才会牛饮。而鸡尾酒每一杯的量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只要不是大量饮用,是不太会醉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