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o鸡尾酒的知名度?
我们都知道鸡尾酒其实是源自西方的调制饮品,除了酒以外,里面还掺着饮料、果汁和汽水,但在RIO火爆中国之前,这种看起来有欣赏价值和更具小资情调的西方酒品在中国的市场价值并不高,相较于传统酒品简直就是弱鸡。
直到2013年开始在主流媒体大规模投放广告,邀请周迅代言后,那时的RIO开始呈现出规模化暴涨,2014年产品已经覆盖200个主要城市,而且当时出现在正值巅峰的《奔跑吧兄弟》中,大量营销广告让年轻人认识到了这个品牌,都有要亲自尝一口的想法。
所以一时间RIO在年轻人消费圈中如日中天,出现在各种场所,甚至平时在家没事儿都能来一瓶减压,确实是当时的国民“饮料”,得益于强大的品牌实力,2014年RIO鸡尾酒以9.87亿元营收额登顶,超越了历史悠久的“冰锐”。
到了2015年,RIO又签下了杨洋和郭采洁代言,并在上海浦东、天津建设的生产基地也开始投产使用,那一年RIO的营收达到了22.13亿元的营收顶峰,这样的表现基本上进入了快消费饮品的第一梯队。但是好景不长,RIO并未守住曾经的辉煌。
在RIO官网上,最后一条品牌历程还是2018年签下周冬雨代言,可见这两年RIO并没有什么大突破了。前些时候RIO鸡尾酒母公司百润股份发布财报显示,2019年预调鸡尾酒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9亿元,对比2015年22.13亿元的营收,少了接近10亿元。
如今RIO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跌落神坛的RIO鸡尾酒业绩下滑,甚至开始不被年轻人买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火了短短两年的品牌,就让消费者彻底失去消费热情的呢?我想应该和这个品牌的产品定位有着很大关系。
RIO鸡尾酒其实是一个没有明确特色的产品,最初之所以能够火爆一两年,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让不少年轻人充满着好奇心,觉得有新鲜感,所以自然就会有积极的消费行为,但RIO并没有在这个销售模式下建立起自己的产品特色。
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产品卖点在于“降火”,中国人确实爱吃,还爱吃辣,产品特色由此成立,所以一年上百亿的营收对王老吉而言并不困难。再说“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由于有缓解疲劳的功效,东鹏特饮近年来的营收也是蹭蹭的上涨。
但是很遗憾,RIO鸡尾酒一直以来只是一味的加大广告量和热度,比如那句“锐澳鸡尾酒,爱的free”广告词,让人觉得云里雾里,最新版的“RIO微醺,一个人的小酒”总觉得这就是个定位
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当年“潮牌三巨头”现在怎么样了?
你说错了,其实当年能打的潮牌至少是五巨头:班尼路、以纯、真维斯、森马、美特斯班威。
可以说,这几个品牌基本上80、90后学生时代都穿过,或者希望能拥有。
这些潮牌为什么能迅速走红市场?
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
①潮;
②价格亲民;
③港台当红偶像代言;
④定位精准。
这些潮牌的迅速窜红,基本上有商业街的地方就有专卖店,也让很多人眼红,希望能够复刻它们的路线,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昙花一现可以与它们抗衡一下的品牌,比如:唐狮、潮流前线、佐丹奴、自由空间等等。
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休闲”这个概念的开发。
甚至当时出现了“量贩休闲”的引导词汇,主导休闲与个性的审美,准确地抓住了处于青春期的大、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2002年我还在读高二的时候,我是农村去县里上学,一个同学的作文被当做范文,她的语句中出现了“我穿着新买的班尼路牛仔裤走在街上……”,当时就感觉像是打开了我一个农村娃的新世界,原来同样是穿裤子,我不过是想着能蔽体,而别人却已经在研究如何搭配能让路人侧目。
后来上了大学,自己省吃俭用也做了家教,于是把省下来的钱花了很多在衣着上,几乎买的都是这些品牌,这也就现在人们常说的“报复性消费”吧。
潮牌五巨头的各自优缺点
从我本人的体验来说,这几个品牌的服饰虽然同质化竞争很严重,但是还是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优缺点的。
每个品牌用一两句话来说一下:
班尼路:应该是成名最早的,它主营的还是休闲牛仔裤,裤头的改良设计应该是它的主要受欢迎因素。说实话,我一直没觉得它有什么缺点。
以纯:它的裤子确实不如班尼路,但是休闲外套,特别是休闲西装很有特色,相对来说,男生更青睐这个品牌。而且据说,以纯是一个更符合南方人审美气质的品牌。
真维斯:它是主**织物T恤,所以秋装很受欢迎,因为贴身舒适,没有静电。可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洗过之后容易走版变形。
森马:记得当时阿sa、阿娇最红的时候就代言过森马,它的风格又比较多元,让人觉得很有港风,特别是T恤和牛仔裤,讲究的是非主流风,也在那个非主流大行其道和港台明星席卷内地的年代大放异彩。
美特斯邦威:大家都知道它的走红很大程度是因为搭上了时代顶流的周杰伦,还有那一句经典广告词“不走寻常路”,风格特点也是多元和不羁,非主流风明显。
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既然大家的风格和市场定位都差不多,那么肯定就少不了相互竞争。
大概在03-08年,几乎全国各个城市的主要商业街,这几个品牌专卖店都是绝对一字排开,占据最好的位置。
恶性竞争,加上同质化严重,而且几乎都选择了一个致命冒险的模式——冒进扩张,当市场变化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动权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简单来说,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已经让它们的生存环境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盘子拉得太大,需要支撑的成本也就越大,而且从近百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审美和流行的规律本来就是变化的,何况市场上又出现了搅局者。
这些搅局者大多数成为了现在的主流品牌:安踏、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匹克、特步、361度、乔丹等等。
严格来说,这些体育品牌运动服饰并不是在“潮牌”走下坡路后才诞生的,有些体育品牌甚至出现得比潮牌服饰更早,只是之前一直不温不火,或者没有处在直接的竞争领域。
比如安踏,在2002年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运动品牌,记得当时也是请了很多港台顶流明星来代言,比如萧亚轩,但是它的主营就是鞋类,没有过多涉及服装。
而阿迪达斯和耐克,大家都知道好,但是价格太贵,与当时的大众消费能力,还有距离。
当时有个大背景,就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临近奥运那两年,媒体的宣传引导就是运动和健康的主题。
另外,非主流风在横行了几年后,突然就不火了。
简单来说,人们从崇拜个性休闲,转变为追求舒适、运动、健康的休闲风格。
现状
班尼路:上海最著名的南京西路步行街依然有一个旗舰店,其它地方确实已经不多见了。
以纯:南方很多城市步行街都还有专卖店,门店总共几十家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品牌吸引力,生存状况堪忧。
真维斯:偶尔还能看到,但是已经沦为杂牌印象,走版的缺点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森马:怎么说呢,好像还挂着那两个女生的代言,幻想着自己曾经的辉煌,非主流风时代已经远去了,感觉它还沉浸在买个风格里无法自拔。偶尔还能见到有门店。
美特斯班威:火得最快也沦落得最快,2009年,这个品牌感觉是一夜之间就从巅峰坠落了,而且是全面倒闭那种,去了它们当时自己上海南汇的工厂店,当时是几万平米的仓库积压了大量的服装,15一件随便拿,成千的人在那里翻腾了一个多星期。现在已经全面沦为过去式了。
结语:偶然的成功者千千万,百年老店却是万里无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