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婚礼仪式很多人都不想看了,你认为它会被淘汰吗?
下月女儿举办婚礼!反复交代婚礼要简单明了,不要搞的俗不可耐老一套。更不要司仪说些煽情话听着让人心酸难受!
直接把煽情的段落去掉。结婚本来就是高兴事!
开心快乐才好!
新娘新郎,包括双方父母更不要发表长篇大论感言!
做为父母更不要出风头。穿衣打扮得体,简单大方。
平时不喜欢穿高跟鞋,更不喜欢佩戴首饰。
旗袍裙,平底鞋,像平时穿衣打扮风格一样。只是穿新衣服
现在的婚礼仪式,可谓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千篇一律,参加婚礼的想看的没有几个人,只盼着快点开席,吃完就走,一分钟都不想多停,觉得太浪费时间,我认为随着人们人际交往和量入为出等观念转变,婚礼仪式迟早会被淘汰。
刚才大概算了一下,今年以来我一共参加了六场婚礼,有三家都放在市区上阳路的一高档酒店请客,这三家请的婚庆公司还都是一家,连司仪都是同一个人,据说他是三门峡市区最好的司仪,新人是花好价钱才请到。
过程基本上是司仪宣布婚礼开始,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说出一长串祝福语,速度快,语音清楚,然后请出新郎,新郎拿着戒指盒,说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新娘,其实他凌晨还开车接新娘去化妆,一切都是昨晚彩排好的。
《婚礼进行曲》骤然响起,舞台对面的一扇门豁然打开,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和穿着黑色西装的父亲,一起携手走向新郎,父亲拉起女儿的手,郑重地交给新郎,饱含深情地说把女儿托付给他,自己就放心了。
台下的客人已急不可耐,这种婚礼参加得多了,早过了新鲜劲,孩子们等不到服务员发筷子,伸手就从盘子里拿起一块牛肉,扔到嘴里使劲嚼起来,大人们笑着批评孩子们不懂礼貌。
能看出来,大部分客人和主家是泛泛之交,有的是来还礼的,有的是抹不开面子,不来就把主家得罪了,来了上礼又觉得亏,干脆上一份礼来一家人。国人都好面子,来的人多证明自己人缘好,就好图个热闹。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接受这种婚礼形式,这是个觉醒的年代。他们认为花钱请婚庆公司,请司仪,请车队,让一群和自己不沾亲带故的人,像看耍猴一样,看自己被司仪操纵着,为的只是博他们一笑和一声喝彩,这是图啥哩吗?
年轻人更向往西方的婚礼,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来到教堂,会发自内心地说出,“我愿意嫁给他,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他,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这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
我同学的子女婚礼已经简办了,理由就是孩子们要求这样办婚礼的。他们会请来亲戚和要好的朋友,在他们的见证下,举办一个小型婚礼。同学说,孩子结婚,真正高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
有的新人们直接领了证去旅行结婚,他们想得开,有了结婚证就等于结婚了,婚礼就是个形式,自己不通知不办婚礼,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一场心灵的洗礼,安安静静地度过人生的这一重要时刻,挺好!
我去参加的几位朋友的婚礼流程套路基本一样,没什么新意,慢慢地也就不感兴趣了。
还有就是参加过一次级别较高,也就是花钱较多、办得很风光的婚礼,当事人没过几年也li婚了,真心觉得吧,婚姻质量,感情深浅真的与婚礼是否隆重无关。
再看看娱乐圈,明星大咖们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婚礼,该离的还是一样离,没有因为婚礼搞得多浪漫多有气派而晚一天li婚。
明星有的是钱,婚礼豪华有点无所谓。至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必要在这事上太铺张浪费。
我就曾经听过一个同事,因为办婚礼花了几万块钱而后悔,“还不如省下这份钱钱给孩子买奶粉呢”
你看咱老百姓还是务实一点好!大家搬砖挣点钱不容易,不要为了别人看点热闹而浪费太多钱财,关键是人们对这点热闹也看腻了。
就等着快点上菜啦
前段时间参加朋友的婚礼,新郎当天穿了一身西服,朋友新娘穿了一身红色的礼服。当然她还画了一个美美的妆,盘了个漂亮的发髻。两位新人很早就在门口迎接客人。
中午要开席的时候,全程居然没有婚庆人员的身影。只有一个摄像师在下面拍照。两位新人也没有举行仪式。双方父母在台上说了些感谢大家的话,两位新人鞠了躬。然后大家就开始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新郎新娘以及双方父母就开始敬酒。然后就完了。这么简单的婚礼在这个大城市很少见。跟装修漂亮的大礼堂里显的格格不入。
我问朋友怎么没有请婚庆了,朋友说:“花那些冤枉钱干嘛,请个一般的婚庆都要一两万,就短短半天的时间。而且我们一家人在上面自导自演。这也太无聊了。所以我跟我老公就商量,不要婚礼仪式,婆婆也说了把省下的两万给我们自己安排。”
其实新郎家家境不错,有三套房两辆车。新郎父母其实并不是做什么大生意的,他们很早在城里卖家具,家底都是一点一点辛苦赚的。当然朋友的婆婆是那种勤俭持家的人。
新郎父母本想给小两口办一场有排面的婚礼。但是小两口商量坚决不请婚庆,婆婆同意小两口的想法。便把省下的2万块钱给小两口自己安排。
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婚礼都千篇一律,实在太无聊了。很多人都是在台下等着什么时候开饭。对台上的婚礼仪式一点都不关注。甚至还报怨婚礼仪式太长饭菜都凉了。
现在的西式婚礼仪式全部成了流水线作品,有些人已经开始放弃这种无聊透顶的仪式。选择极简婚礼。因为它既没有传统文化,也没有创意。久而久之人们将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自导自演的作品。
想想古代结婚,八台大轿,十里红妆,每一步都很有讲究。只可惜现在西式的“快餐文化”已经深深渗入我国。连婚礼都变成了快餐式的。没有一点新意。时间长了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为什么唐僧带徒弟们吃素,却从来不在乎三个徒弟喝酒?
在《西游记》中,唐僧包括其徒弟在内均是出家人,按规矩是不能饮酒的。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里面除了唐僧不怎么饮酒之外,其他几位徒弟每到一处都会或多或少喝上几杯,有时甚至还会喝醉。但奇怪的是,唐僧从来没有劝阻过。一向以严苛著称的唐僧,为何会在喝酒问题上向徒弟网开一面呢?难道他不知道饮酒是违背佛门戒律吗?其实,唐僧之所以不干涉甚至鼓励徒弟饮酒,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饮酒并没有破坏戒律
在《西游记》中,酒分为荤酒和素酒。两者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酿造原料,而在于酿造工艺的不同。其中荤酒指的是经过精加工的酒,即通过蒸馏手段提纯,色泽清澈明亮、度数非常高的酒;素酒指的是那些没有经过精加工,仅仅通过发酵工艺酿造的酒,这种酒比较浑浊,度数也不高。尽管称其为酒,但实际上却属于饮料的范畴,少量饮用并不违反戒律。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喝的就是这种素酒。例如,第十九回:
三藏道:“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
主观上,饮酒是一种管理手段
没有读过《西游记》的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唐僧很无能:既没有法术、也没有法宝,还整天哭哭啼啼,看起来好似累赘一般,实则不然。西天取经之所以能圆满完成,至少能有唐僧一半的功劳。而他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拥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在徒弟饮酒问题上,这种管理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 饮酒,是一种社交礼仪
自古以来,酒都附加着一种社交功能。大到国事往来,小到朋友聚会,都离不开酒的身影。在适当的场合小酌一杯,是人之常情,也是礼仪所需。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师徒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十二回,唐太宗出城送别唐僧,以酒饯行:
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旨意。
在这种场合下,唐僧根本推辞不过,只得一饮而尽。但他毕竟自小出家 ,对清规戒律充满敬意,不宜经常饮酒。但取经过程中又会经常遇到类似的场景,不喝酒可能会让对方不悦,进而影响取经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唐僧便会让徒弟们代劳,既尊重了对方的诉求,也守住了自己的原则,可谓一箭双雕。
- 饮酒,是一种激励措施
唐僧的三个徒弟中,孙悟空曾盗过御酒并喝的酩酊大醉,猪八戒也是酒从来没断过,两兄弟对酒的依赖性很高。小说第十九回写道:
悟能慌了道:“师父,我自持斋,却不曾断酒。”悟空道:“老孙虽量窄,吃不上坛吧,却也不曾断酒。”
作为取经团队的主力队员,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不让他们喝酒,可能会引起二人的不满,进而影响取经进度。西天之路本就长途漫漫,枯燥乏味,也只有在饮酒吃饭时才能放松一下,这个时候顺水推舟,适当让徒弟们饮点酒娱乐一下,无伤大雅,也不会影响取经大业,反而还会调动徒弟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唐僧之所以放纵徒弟们饮酒,而自己却滴酒不沾,也是在向如来凸显自己比徒弟更遵守佛门戒律,以此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最终能得到与徒弟不一样的待遇。考虑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唐僧的管理智慧:既满足了别人,又抬高了自己,实在是不简单!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