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茅台和其他酱香酒的区别
茅台飞天与其他酱香酒的口感区别,酱香型白酒按其生产工艺分为捆沙酒、翻沙酒、碎沙酒三大种类,从品质上讲,这三大种类的酱香型白酒依次降低。
捆沙酒也叫“坤沙酒”或“坤籽酒”,也就是常说的正宗的酱香型白酒,是严格按照传统的贵州茅酒工艺进行生产的,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出酒率低,品质最好;其灵魂是“回沙”工艺,即是1年生产、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也就是常说的12987生产工艺);并经过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够出厂,其高粱不能够粉碎,破碎率小于等于20%。
翻沙酒,用捆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酿出的酒称为“翻沙酒”,“翻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此类酱香型白酒生产成本较低,属于目前市场上的大众化产品。
碎沙酒,即用粉碎的高粱酿出的酒称为“碎沙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此类酱香型白酒生产成本相对较少,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低档酱香产品基本都属于该类。
茅台只有酱香吗
正宗茅台酒全是酱香型的,浓香型是茅台集团下属公司生产的。
茅台:
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是汉民族的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1915年至今,贵州茅台酒共获得15次国际金奖,连续五次蝉联中国国家名酒称号,与遵义董酒并称贵州省仅有的两大国家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国酒"之称,是中国最高端白酒之一。
茅台香型:
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中国白酒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却很少有人知晓。下面一起揭秘茅台酱香型生产工艺。
原料准备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 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粱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贵州茅台酒是酱香型的,没有浓香型的。
1、酱香型
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郎酒等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高梁为原料。酒质特点为无色或者微黄色,透明晶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口味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2、浓香型
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泸州老窖拇指酒为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是以高梁、大米等谷物为原料,其主体香味成份址已酸乙酯。酒质的特点为无色或微黄色,清亮透明.窖乔浓郁.甜绵爽净,纯正协调,余味悠长。
茅台是不是都是曲酒
所有酒都是曲酒。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料,上等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适宜的土壤,采用与众不同的高温制曲、堆积、蒸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再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陈酿而成。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如今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