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干酒的特点
北方叫地瓜干酒,南方叫红薯酒。理论上所有的带淀粉的植物均能发酵产生酒精。
地瓜作为最便宜的富含淀粉植物,也就顺理成章拿来酿酒了,尤其是粮食吃不上的年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国家更是发展提倡红薯酿酒。这与欧洲采用土豆酿制伏特加,南美用甘蔗一个道理。现在是玉米最便宜,所以玉米就去造酒精了。
地瓜干酒用曲少,直接烤酒,高温出酒,工艺简单,很多农村家庭会自制地瓜干酒。山东的烟台,福建的莆田,都是盛产好红薯的好地方,也盛产好的地瓜干酒。评价地瓜干酒的优劣,就不能以品评优质白酒的标准了。因为白酒都是多种粮食酿造,比如茅台是用本地红缨子高粱,制曲用小麦,起码也是两种粮食,五粮液采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五种粮食;二锅头为什么便宜?因为二锅头的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主料是小麦、高粱、玉米、豌豆,辅料多采用玉米秸、玉米核、米糠、麦麸等等粮食的下脚料,所以成本最低。但是再低也好过酒精勾兑,当然了,液态法白酒是食用酒精勾兑,酒精也是玉米生产的,这是题外话了。
决定白酒的味道,粮食的配比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有发酵的工艺、窖池的底蕴、客观的环境、菌群的参与、贮藏的时间、原酒的勾调、调味酒的水平等等等等。评价白酒的标准常用香味、香气、绵长、醇厚、丰富、层次、回甘、回味等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白酒,而且不同年代的白酒味道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白酒更注重的是各自的风格。
而评价地瓜干酒绝对不能用评价白酒的标准了。植藕洲认为,评价一款地瓜干酒的标准有三个维度:1、辣嗓子的程度;2、呛鼻子的程度;3、冲脑袋的程度。基本上各种桶装的、瓶装的、散打的地瓜干酒,不外乎这三种特点,当然其中会有一点甜,一点回甘,只是一点点而已,地瓜干酒的香气也是淡淡的清香,绝不是浓香扑鼻的香气,如果能喝出满口生香、绵长回甘的感觉来,建议赶紧倒掉漱口,不知道里面添加了什么化工产品了。
劝君还是不要认为什么地瓜干酒自酿的,没有勾兑添加什么的宣传,大酒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名牌大厂生产地瓜干酒,而且连添加红薯也没有,因为味道确实不咋地。小厂、小作坊的生产流程更是存在各种安全风险,不值得尝试。喝酒追求的是优雅的风格,而不是酒精的麻醉,所以还是要选择高品质的白酒。
地瓜烧酒,以地瓜干为主要原料,采取传统工艺酿造而成的白酒。地瓜,又名山芋、甘薯、番薯、白芋等。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主要产区:山东沂蒙山区,福建,河南,四川南充等地。
酿造工艺
优选沂蒙山区(临沂,泗水,山亭,山东南部丘陵统称沂蒙山区)优质地瓜干,→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拌曲→入池培菌发酵→蒸馏成品
白酒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看见这个问题,其实我是五味杂陈,很复杂的心情;
作为白酒圈子的人士,对白酒的生产成本算是门清,而且我相信百度一下也可以将一斤白酒(本人从事的是酱香酒行业,这里的白酒特质也是酱酒)的生产成本及其他附加陈本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在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白酒的利润到底有多大?为啥世人都说白酒行业是暴利行业?认为凡是做白酒的都赚的是几何倍(我心里骂娘了)。
目前国内最赚钱的白酒厂家大家都知道,非茅台莫属,终端市场价快突破3000了,出厂价969,指导零售价1499,生产成本100左右,加上运营,广告,税收等成本,一瓶飞天不会超过300,利润一算,确实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大家心里也知道,茅台的金融属性多于本质属性,加上品牌效应强,所以茅台的利润很是吓人,而且一个茅台的市值抵得上贵州全省一年的GDP。但是,更多的白酒企业,因为无品牌支撑,赚的是辛苦劳作的血汗钱,走的是服务中低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路线,讲究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十几块的粮食酒,除去所有的陈本支出,利润也就百分之二十左右了,这个难道还算暴利吗?
另外还有一种企业,规模和酒质都很不错,但是走的路线不一样,赚的利润也很少,卖的只是酒本身的价值,只是给其他酒厂和客户提供基酒,至于别人怎么拿去销售和定价,那是别人的权利了;
白酒行业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暴利赚钱的企业存在任何行业,别人赚的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附加值,所以,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很多产品为啥售价高于实际价格太多,最后还是市场在主导,我相信如果喝茅台和用茅台的人少了,价格还会这么逆天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