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韵为啥是辽宁产的
茅韵酒是茅台集团的控股公司在辽宁生产的酒类产品。虽然与茅台集团关联,但不是茅台品牌酒。
茅韵白酒以淳香绵长为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辽宁出厂的茅韵酱酒好喝吗
茅韵酱酒属于中高端档次,自上市以来就深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颇受消费者喜爱。茅韵酱酒53度老酱是茅台集团麾下健康产业公司出品的系列酒,公司主打产品是健康产品,这款茅韵老酱是酒厂采用独有的酿造工艺生产的大曲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余味爽净、后味悠长的特点
52度茅韵酱酒是特别好喝的白酒,入口甘甜,顺滑清爽而且不辣。酒的香气也是十分的浓郁,酒香味在口中停留的时间十分的长久,所以深受我们广大普通消费者欢迎。
52度茅韵酒还是以纯粮食酿造的优质纯香型白酒,酒的质量也很好,品质安全可靠。
有什么有文化特色的小众景点值得推荐
连州的顺头岭古道是国内的十大古道之一,这条二千年的历史古道已辉煌不再,以至渐渐被遗忘。
2013年时,曾经走过秦汉古道中的顺头岭那段,那时古道两边长满了比人还高的野草,要前行亦显艰难。
这二年连州开始大打这条古道的旅游牌,进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如一一千人露营……
顺头岭地处湖广两省交界处,秦汉古道从顺头岭村中穿梭而过,一边通向湖南临武,另一边则通向广东的连州。
连接到中原的这条古道,后来慢慢地转化为商贩们贩运货品的通道,顺头岭村也就自然成为客商歇息的地方。
当地政府虽然在顺头岭村设置了一个旅游管理部门,但门锁关闭,偶尔只有耕作的村民走过。
“南天门”始建于何时,难以考证,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的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北门的石匾上刻着“广荫亭”三个楷体大字。“广荫亭”亭名有二层含意:一是过了凉亭就是广东,广东会给商旅带来“福荫”;另一层意思是这座凉亭能“荫庇”过往大众。
凉亭南门的石匾额上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意思是登上了这座凉亭就如登上了天界之门,也告诉行人,到了凉亭就已经登上了山顶。
凉亭内的水槽,门前的石雕均被毁坏。13年时,水槽还是完好无损的。
出了南天门,朝着顺头岭山下有去,是通向连州星子镇长长的青石板古道。
两边的杂草没了,改而换之的是村民种的白辣椒,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半山的"怀清亭"是供途人遮挡风雨及休息的地方,
上图这位是到山塘赶集的村民,他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村民赶集都走这条的古道。在古道上逗留二个多小时,没有任何的游人,倒是与赶集和放养专业户作些闲聊。
山野苍蟒,杂草丛生,赵佗当年挥师南下的古道辉煌不再,今已渐渐被遗忘、甚至消褪。
广州自驾线路
广清高速驶入青莲高速,行至大路边出口驶出。导航地点:“连州大路边镇南天门”全程约360公里。
在镇远,凭窗依栏,看小镇就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古镇悠悠,小巷深深。一山,一水,一石阶;一屋,一瓦,一廊木,都透露出深远和淡泊,旷达与睿智。镇远的美,亦或是那内心的感慨,这是丽江、凤凰都无法找寻得到的。
看到这个题目,脑袋里立即跳出一个地方,北京法海寺,那里有着不输敦煌的明代壁画,精美绝伦,绝对值得一去,鲜少人知道寺中的明代壁画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填补了明代壁画的空白,与敦隍、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在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看到法海寺这个名字,你是不是马上就想到白蛇传里的法海和尚,其实法海寺跟和那个法海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于建寺的原因,这里头也是有一段故事的。
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朱祁镇的近侍太监李童,因侍奉数代皇帝有功,受到的赏赐颇为丰厚,于是他想建造一座寺庙来报答皇恩,首先选址的问题就难住了他,直至一天夜里李童梦见一位白衣仙人给他指了一个福地,醒来请人画图后四处寻访,最终找到了辽金时期龙泉寺的旧址,在此兴建了法海寺。此事在《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和《法海禅寺记》里均有记载。如今李童寺中的塑像已不复存在,仅剩墓碑还守在法海寺西南山坡。神人托梦的故事今人看来更像是传说,但也以此可以推断法海寺的选址颇为考究。
法海寺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十月才建成。据胡濙所撰《敕赐法海禅寺碑记》记载,新修成的禅寺“像设庄严,悉涂金碧,光彩炳耀,……制之宜有者,罔不精备”。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经多次重修。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
法海寺有所谓“五绝”,其中一绝是寺前的“四柏一孔桥”,在山门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小石桥。小石桥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
另一绝是寺中大雄宝殿前的两株白皮松,均为京城名松,距今已有千年,是旧龙泉寺的遗存,白干绿冠巍然站立在大雄宝殿旁,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也被人们亲切称为“白龙松”。
原侧殿里500年的龙纽大铜钟也为一绝(现在东侧展室),高达二米左右,铸造精湛,为大明正统上年铸造。钟身上部铸有**咒题,下部铸《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铜钟顶部是一对玲珑剔透的龙头———蒲牢,龙生九子,蒲牢是其中之一。据说可与世界四大钟王之一的觉生寺铜钟媲美。
第四绝是大雄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所绘的以梵文代表的“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原件已被保护起来,无法观看,现看到的曼陀罗藻井的**品已经让人叹为观止。
法海寺最值得看的一绝就是大雄宝殿的壁画,它不仅堪称明代壁画之最,而且难得地出自宫廷画家之手,是中国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画师所作为数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李童地位显赫,修建这座寺庙的也并非民间匠人,而是工部营缮所的画官和画士,这些人都是当时技艺一流的顶尖艺术家,也因为达官显贵而修建,壁画用料十分讲究,工艺繁复精巧,完美地体现了当时艺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准,绝对是明代壁画中登峰造极之作。
目前完整的壁画真品在封闭起来的大雄宝殿中,但在大雄宝殿背后的药师殿里有复刻版。建议的参观路线是复刻版-真迹-复刻版,当你用手电筒照亮那500多年前的精美壁画,就像完成一次穿越,尘封的壁画会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无论过了多久,你一定会记得自己那一刻内心的赞叹和感动,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1937年,来自英国的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在寺僧的引导下参观法海寺,并如此向西方介绍她的见闻感受:“从坐在殿堂两侧墙边的十八罗汉身后,我们看到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呈坐姿的菩萨们在云端飘然而行,画中有松树和瀑布,还有高山、岩石和花卉,构图恢弘而壮丽,所采用的是真正的壁画技巧!在祭坛背后的后墙上是一幅构思精巧的‘群仙图’。……这幅深藏不露、迄今默默无闻的壁画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紧接着我们转过身,又看到了祭坛屏风的背面,……这三位菩萨绘制得如此美妙动人,我敢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其他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原载《伦敦新闻画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