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酒是怎么装进竹子里的
竹酒是怎么装进竹子里的?竹酒怎么装进去说法不一,看了各位高手的回答,感觉凭空臆想的较多,明白个中道理的很少。竹酒的酿制工艺也算是一种商业机密,真想开展这方面的投资最好还是去拜师学艺,仅凭几个问答是无法掌握整套核心技术的。
恰巧风儿有位朋友是做竹酒的,闲聊中有意无意也谈到一些基本常识,不妨也简单聊聊这个话题。
酿酒
酿酒不多说,这也是一项技术性劳动,高粱、小麦、玉米、山芋、板栗、柿子,甚至无花果、桑葚等等都可以作为原料,看您主打什么牌,就选择什么主料来酿造。当然您也可以购买酿好的粮食酒来灌装。
选竹
这个就很关键了,要选择交通相对便利,毛竹长势旺盛、具备发笋潜质的竹园,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修好路,清理好竹园杂灌,以方便后来的操作。
毛竹的材质坚硬,有朋友回答在老竹上钻眼灌装,也许是臆想、也许也可以吧。但我这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当年出的嫩竹,更理性和合理。所以要选择具备发笋条件的健壮母竹,一旦幼竹破土长出,就需要注意观察,在幼竹笋衣腿尽,生长到一定阶段,尚未完全木质化的时候,挑选大小适中,健康茁壮的幼竹作为灌装对象。
灌装
灌装一要看幼竹的生长状况,还要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将酿制好的酒运至山上,采用医学输液的模式,在尚未完全木质化的毛竹节间扎针点滴输入,灌装结束拔出针头,针孔会在竹子的生长工程中自行愈合。需要注意的是,一株幼竹是不可以注入太多的,而且需要间隔几节注入一节,具体细节恕不细谈。
采收
灌装结束,还需悉心呵护竹园,让美酒在毛竹节间体内后熟,同时还能吸取毛竹特有的清香,形成竹酒特有的风味。
经过一定时间的后熟融合,竹酒就形成了。采收时将整株毛竹伐倒,沿未注酒节间锯断,再将装酒的竹节进行艺术加工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竹酒了。
当然市场不排除有灌装的假竹酒,毕竟如此工艺生产的竹酒产量会有限,那就需要您具备一双慧眼去辨别了。
真正的竹酒是种出来的,一般是用的毛竹,刚长成型不久的嫩竹,选一些长势很好笔直挺拔的竹子,用小电转在竹节最上端打一个小孔,然后用专用的注射器把酒注入竹腔,再用蜡把小孔封死,经过几个月的成长伤口慢慢愈合。这个酒也不是一般的酒,是用高粱或者玉米酿制的独家秘制酒。
经过半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成长,酒在竹腔内吸收竹子的营养成分(竹子营养成分有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胡萝卜素,叶绿素,膳食纤维,荷叶碱多种生物碱和有机酸,钾,钙,钠,镁,锌,铁,铜,磷,碘,硅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经过竹子的天然净化,酒中对人体有害成分大大减少。
天然竹酒色泽黄黄的,如同琥珀(其实就是像尿一样的颜色),酒中有非常浓郁的竹子清香,喝起来有一丝甘甜,回味无穷。
相传东汉末年部分客家人从福建北迁,后经过丽水遂昌,觉得这个地方的环境不错,于是在这里开荒种地繁衍生息。男人们干活时喜欢喝上几口酒,但是苦于没有盛酒的器皿,没法把酒带在身上。有人听遂昌原住居民说,当地盛产的竹子有定神去烦的作用,有就人突发奇想,试着砍几节竹筒来装酒,就可以把酒带上耕地了。后来,一些少数民族就养成了酿竹酒的习惯,但是只在小范围内自产自饮。近两年市面上突然冒出一些竹酒品牌,也有做得味道不错的,这里就不做推荐了,大家网上找找就有。
言归正传。题主问的问题,其实叫种酒,就是先酿好原浆酒,然后把原浆酒分装到一个个软塑的瓶子里,就像医院里那种软塑的点滴瓶。工作人员用梯子爬到事先选好的竹节高度,把特制的长针插入挑好的那节竹子上方的竹节里,把点滴瓶挂高,原浆酒就用打点滴的方式,从竹节处慢慢滴进空心的竹筒中,这样一来,竹筒就变成了活竹酒筒。
酿竹酒一般选用毛竹(孟宗竹)、刚竹(桂竹),一棵高七八上十米的大竹子,最多只能给两到三节竹子注入原浆酒,否则整棵竹子就会很快被醉死,可见成本之高。
原浆酒会在竹筒中酿制两到三年的时间,工作人员会隔一段时间随机挑选几个活竹酒筒,用钻孔机在它的下半部钻一个小孔,接酒品尝。当确定酒的质量达到了标准,就可以叫上人马,开始把这一片的长竹砍倒,再根据标记,把活竹酒筒截出来,然后再进入刻字、装饰、包装环节。
从原浆酒的酿制、竹子的种植保护和损耗,到各种人工、后期加工和装饰等等加起来,一斤竹酒的成本就在200-300元左右,更别说有些原浆酒还会加入各种高档滋补养生药材,那价格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判断是否正宗的竹酒,有几个硬指标是跑不掉的,缺一不可:
1、价格。成本摆在那里,网上那些太便宜的杂牌竹酒,奉劝大家就别买了吧。
2、香味。竹子本身有清香,在竹筒里酿了两三年,酒中沁入的清香是做不得假的,那些用酿好的酒注入现有竹筒里滥竽充数的假竹酒,怎么都闻不到那股子竹香。
3、色泽。正宗竹酒色泽就像刚泡出来的铁观音,清透的青黄色,可能会有一丁点竹内壁脱落的纤维,不影响饮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