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门神”,你知道门神都有哪些吗
谢谢言劝好友的邀请。古代的我国人民是非常迷信的,既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同时认为凡是幽暗的地方必有鬼魅,以为在自己的周边有着很多于人不利的鬼怪,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宅安然无事,他们就在自家宅院的门板上贴上可以震慑鬼魅的神通广大的人来保护全家的安全。在我国历史上,真真正正被定义为门神的只有四位,在唐代以前,只有两位——神荼和郁垒。神荼贴在左边门扇上,郁垒贴在右边门扇上,为了加强震慑力,郁垒还牵着一只猛虎。到了唐代,因为李世民夜不能寐,魏征与秦琼尉迟恭相陪,得以安眠,于是秦琼、尉迟恭就成为了唐代的门神。除此之外,有人把钟馗、关羽、张飞也当做门神,不过不是很普遍。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自古以来,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就有在门上贴门神的民间习俗。门神大都分为三类:镇邪恶,保平安,祈财福。
能祛除不祥,镇邪驱鬼的门神:此类门神,主要由神荼、郁垒,钟馗等组成。传说神荼、郁垒镇守鬼门;钟馗则为百鬼鬼王。
保家宅兴旺,家人平安的门神:就是们常说的文、武门神。多为古时文臣和武将,如唐太宗时期大将军秦叔宝、尉迟敬德,即为武门神;宋代文臣如包拯、文天祥和天官等等,即为文门神。
能延年益寿、招财进宝的门神:此类门神多以福、禄、寿三星为主,寓意为来年“祈福”。福星、禄星和寿星,有“三星高照,大吉大利”的寓意。【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贴门神的不多了,贴春联贴福的很普遍,我有几十年没贴门神,但隐约还有印象记忆。虽说贴门神的不多,但门神的作用在扩大,这说明人的期望也在扩大。贴门神是一种精神寄托,心理暗示,心理安慰,表达一种期望。最初门神主要是起镇压邪恶,驱鬼除妖降魔,发展到保家护院,求平安又兴旺的愿望,再进一步求延年益寿康等,贴门神也与时俱进了。
唐之前的门神,听说就是神荼,郁垒,郁垒正骑着猛虎,威猛报了,邪魔一见自是害怕不敢再近,由此起到镇邪除恶压妖作用。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后,贴门神就不是神荼,郁垒了,还有了传说,说李世民常做恶梦,从史实看,李世民是曾杀兄弟的,心中有惊吧,后就让秦叔宝,尉迟敬德两武将晚上值班把守,后门神就添多了秦叔宝,尉迟敬德。又传说钟馗是捉鬼怪妖魔能手,又添了钟馗。
随着时代发展,道教传播,门神也发展了,有武门神又添了文门神,象包公关羽文天祥之类也成门神,福禄寿星也成文类门神,门神也在一步步进化着。好在我不相信这些,多年来,我都是俭约过年,门神就不再贴,只贴个福字图个吉利喜庆就过年了。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都信仰的神仙。最开始出现的门神,供奉的是神荼和郁垒二兄弟。我们的祖先认为桃木可以驱邪,于是把这俩兄弟与金鸡、老虎一起刻在桃木板上,悬挂在大门处用以镇宅。这就是桃符的由来,后来逐步以他们的画像来代替。
自神荼和郁垒之后,门神的信仰也越来越广泛,传说唐太宗因梦中被恶鬼惊醒,于是他命两个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在夜间站在门外护驾,就相安无事了。太宗看两位爱将日夜操劳太辛苦,就命人给他们画像,粘贴在门上代替,古时以东方为尊,因此把秦琼放在右面。这个做法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从元代开始一直至今。因此,秦琼、尉迟恭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神。还有一位门神就是钟馗,他正直不阿,威风凛凛,专门降妖捉怪,还吃鬼,可以说是本领高强,民间把他作为一切邪祟的克星,深爱有加。道教也把他尊为驱恶辟邪的神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门神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镇宅辟邪,而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功名利禄,所以明清以后,门神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神将旁边配以蝙蝠,元宝,福喜,爵鹿,宝瓶等等寓意美好的事物,来祈求吉祥。并且加入了天官赐福,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财神等人物,使得门神更加多样化。
门神在各地都各有不同,河南多供奉赵云、马超,河北多为马超、马岱,江南地区供奉岳飞和温琼,陕西则为孙膑、庞涓。此外,还有赵公明和燃灯道人等等。应用比较少的还有文官门神包公、文天祥。
道教的门神为青龙、白虎神。同时作为道教的**神哼哈二将,也被作为门神普遍应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