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白酒推荐?
1.苏州桥酒
苏州桥酒与苏州状元同属苏州特产。江苏苏州桥酒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钱义兴酒坊”。有“钱义兴”、“苏州桥”、“半月泉”等品牌,是吴地佳酿,江南上品。东南形胜,吴都故郡,姑苏自古繁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杰多状元、地灵产美酒。文人喜佳酿、美酒出美文。
白居易、范仲淹、唐寅等历史人物都有曾盛赞苏州美酒的文章。唐寅的《桃花庵歌》广为流传。“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文人超脱的气质跃然纸上。
2、苏州乾酒
源于民间流传的秘方,以药食同源理论为基础,在民间泡制药酒的基础经验上运用先进技术工艺,2005年潜心研发,经近三年亲朋好友体验,后来苏州乾酒于2014年10月成功问世。
万般皆上品何必论高低?
相对于读书考取功名来说,其它的行业都要低下的。但是今天时代不同了进步了,这需要各行各业都参与需要有用人才投入缺一不可,这样行行出状元,所以就改为“万般皆上品”,而读书学习做为人们传承知识渠道、人类进步阶梯的地位和作用,却更加重要。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现在是什么文凭?大学生比得上状元吗?
就知识广度而言,现代大学生肯定比古代进士甚至状元都丰富的多;但就社会地位而言,别说大学生,就说清华、北大的博士后都比不上古代的一个进士,更遑论状元。
状元、榜眼、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前三名,也就是一甲三名的美称,状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拔国家干部的制度,与现在的学历教育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但现代人总喜欢把二者相提并论。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体也能和现代学历教育比较一番。
1,童生——相当于高中学历。明清时期规定,必须在官学考了童生,童生考试合格,才能具备考秀才的资格,相当于如今必须高中毕业,才具备参加高考的资格。
2,秀才——相当于大专学历。明清时期,秀才不能像举人、进士一样直接做官,但享有减免赋税、徭役等资格,相当于大专学历,就业起来不如本科、研究生。
3,举人——相当于本科学历。明清时期,读书人必须具备了秀才资格,才能参加省里组织的乡试,进一步考取举人,秀才考举人,相当于“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就业更有把握,就像举人在明清时期可以做官,但只能从最低级最普通的官做起。
4,进士——相当于研究生学历。明清时期,全国的举人都有资格赴京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被称为进士,相当于最高学历研究生,再往上没有更高学历。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只是通过殿试对进士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相当于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
明清时期的进士,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授翰林修撰、编修,入翰林院上班,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级干部后备人才,相当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前三名直接入中办国办两办,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将来都是省部级**乃至内阁首辅之选,故而号称“储相”。
现在的大学生呢?找个工作都困难,能跟古代状元相比?即便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后,也远远无法和古代状元相提并论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陈涉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笔者很佩服他的气概,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答案却是肯定的。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
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自古选官制度对出生的限制,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一跃龙门。
因此,出现了很多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几十年,一生都在备战科举,却无疾而终。
他们的一生都在等待着一个契机,但是寒门子弟那么多,能够脱颖而出中举的却是少数,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足以见得。
科举制度成熟后分为六级:童生(第一级县试)、秀才(第二级府试)、举人(第三级院试)、贡士(第四级乡试)、进士(第五级会试)、探花(第六级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榜眼(第六级殿试第二名称榜眼)、状元(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那么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是现在什么文凭?大学生比得上状元吗?首先笔者强调一下,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绝不是官职,这只是你考试的一个名次而已。
官职和品级还是得看皇帝的心情,皇帝觉得你有能力或者皇帝比较欣赏你,那封赏你的职位就高。
而且现在很多言情小说和电视剧胡编乱造,一般男主角中了状元,随即皇帝就会把公主下嫁给他。这是不可能的,皇帝不会因为一时兴起就把公主下嫁给状元的。
状元,一般出任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官。官职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在翰林院特别容易升迁,从长远发展看还是很有前景的,升官发财也是比较容易的。不过一般状元是很难做到宰相这一职位的。
有人拿现在的大学生和状元作比,其实不要说大学生,就是博士也是比不上状元的。状元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差不多相当于如今的院士。
现在大学生已经相当普遍了,从大学生到院士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而且一般院士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还在国际或者至少国内要有一些显著的成果。大学生与状元相比可见一般。
榜眼和探花,一般可能被封为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官职。同样也是特别容易升迁的,不过有些榜眼也会被封为县令,这就有点运气不佳了。一旦被封为县令,可能累死累活的,也不见得能升官。
正常情况下,状元、榜眼、探花会在翰林院工作。翰林院的士人群体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当今就相当于中央党校以及中科院和社科院。可以说,状元、榜眼、探花在当今就应该是院士级别的人物。
而现在普通大学生,以他们的知识储备,放到古代可能只能考中秀才。大学生的选拔涉及多种科目,和秀才的选拔差不多,但是古代的秀才知识储备在现今就可能是研究生。
也有人说在古代中了探花,是比中了状元还要开心的。这话在唐代还是有一点的可信度的,早期的探花是选取于同榜进士中最为出色的两位,英俊而又有才华。(不看名次看长相)
当时高中的人,朝廷会给他们举办一场探花宴。从这群高中的人里面挑选一个长得最俊俏的一个(被称作是探花郎),从园子里面摘一朵花,由他亲自颁给考试成绩最好的一个人。
说考试成绩最好,其实他们这些人之间相差并不大。很多一些富贵人家会提前派人,在探花宴旁边守着。
等到探花宴结束之后,探花郎会被富贵人家接走,或者是提前留个心眼。回去之后和女儿商量一下,有的直接就把女儿许配给了探花郎。
这才有了中了探花郎要比中状元还要高兴的原因了。
但是到了南宋后期,探花就代表着殿试第三名了,这怎么能比中状元高兴呢?就好比你考试,得了第3名,怎么会比得了第1名更加喜悦呢?不能一概而论。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控制,造福了寒门子弟,也为朝廷选拔了真正有才能的人。当然,我国的科举制度也对国外的一些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